重症肝衰竭准备放弃治疗   临行前被医生拦了下来

患者到医院看病,最幸运的就是能遇到好医生为他们解除病痛,让他们重获健康。 一封感谢信或是一面锦旗,或许是他们表达对医护人员感谢的最好方式。
自树兰(杭州)医院正式启用三年多来,累计收到锦旗和感谢信1600余件 ,几乎每天都有 1—2面锦旗和感谢信 。每一封质朴的信件和锦旗背后,都有着一个有温度的故事 。 每当患者和家属康复出院 ,他们一个微笑一句感谢就是对医护人员最好的回报 。
美国医生特鲁多曾经说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树兰的医护人员始终用医术治疗患者,用真心帮助患者,用仁爱抚慰患者。

首席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谢晨 邹 芸

2018年11月18日清晨,一辆120救护车从江西省峡江县出发,朝着杭州方向疾驰而来。相隔700公里的树兰(杭州)医院里,即将放弃救治的张先生(化名)躺在病床上,发黄的眼睛绝望地盯着天花板,沉闷的房间里只听到监护仪的声音在响。这辆救护车是来接他回老家的。30岁的张先生患有多年乙肝,随着病情恶化,发展为重度肝衰竭,同时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胀鼓鼓的肚子里全是腹水。三天前,他住进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病房。在此之前,他已经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但病情还是一天比一天重,前前后后下了多张病危通知单。年迈的父母看着儿子的生命在一点一滴消逝,心里异常痛苦。他们想趁着儿子还有一口气,带他回老家,再看一眼14个月大的儿子。作为张先生的主管医生,朱梦飞主任医师的心情非常复杂。张先生的病情复杂棘手,但并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只要稳住病情,等到肝脏移植的机会,还是有转机的。
“张妈妈,你们再考虑一下,不要轻易放弃!”朱梦飞主任医师希望家属能回心转意。没等朱梦飞把话说完,张先生的父亲挥挥手,示意他不要再说了。母亲在一旁哽咽着对朱梦飞说,“我儿子还这么年轻,我们怎么舍得轻易放弃呢?可去了那么多医院,该治的也治了,病还是那么重……再治下去,保证一定能好起来吗?”“作为医生,我不能保证一定能治好小张,但我认为有希望,请你们也不要放弃。小张才 30 岁,这么年轻,就这么回家,太可惜了。”朱梦飞说,“如果现在就回家,他生还的希望非常渺茫;如果你们愿意留下来,我们医护人员和你们一起努力,可以先做人工肝,等待肝移植。”听了朱梦飞的话,张先生的父母沉默良久。此时,从老家赶来的120救护车已经开过了浙江省境内。“对不起,我们不回去了……”妈妈拿出手机打电话,让120救护车原路返回了。最终,一家人决定留下来作最后一搏。

人工肝治疗为他赢得肝移植机会

当晚6点多,张先生接受李氏人工肝治疗,朱梦飞医师和护士们一直守护在身旁。李氏人工肝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院士团队创建,它的作用是暂时代替肝脏部分功能的体外支持系统,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还可以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梁”。
朱医师介绍,通常情况下,肝衰竭有三大救治方法: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肝移植。对于肝衰竭早期患者,人工肝治疗抢救成功能率可达85%以上,但到肝衰竭晚期,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需要做肝移植。一般的肝衰竭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一次要持续七八个小时。由于张先生的病情比较重,当时连续做了30多个小时的人工肝治疗。经过这漫长的30多个小时,张先生的病情有了明显的起色,从原先的无尿变得尿量正常,乏力缓解,腹胀减轻,黄疸指数下降。人工肝和对症综合治疗,使得张先生的病情逐渐控制住了。11月20日,又传来了好消息,张先生的肝源配型成功,马上就可以做肝移植手术了!张先生的手术由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郑树森院士亲自主刀,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手术后第三天,张先生在重症监护室里醒过来。由于前期病情比较严重,他需要在重症监护室里监护观察,等到情况稳定后才能转到普通病房。在重症监护室里的那些天,张先生一度出现情绪焦虑,对未来的康复失去信心。当时,是负责术后的刘相艳一直在身边照顾他,鼓励他,“情况一切都好,放心吧!30岁的小伙子,身体底子好,肯定能恢复好的,以后路还长着呢!”正巧12月3日是张先生的生日,刘相艳对张先生说“:你要赶快好起来,等你出院的时候,我们给你补过生日!”医护人员的鼓励,让张先生重塑了信心。12月10日,张先生病情稳定,顺利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

出院当天和医护人员一起补过生日

1 月 3 日,是张先生出院的日子。郑树森院士、医务部张武副主任、移植ICU庄莉主任、王卓轶副主任、刘相艳、鲁剑芳护士长和万鹏夏护士长等团队成员一起为张先生送上生日蛋糕,补过了这个意义非凡的生日。生日蛋糕上写着“新生快乐”,意味着生命重新起航。郑树森院士和张先生亲切握手,嘱咐他“健康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张先生不禁眼眶湿了,“太感谢郑院士和各位专家了,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张先生的妻子把早已准备好的感谢信和一面锦旗拿了出来,送到医护人员的手中。“如果没有各位专家齐心协力帮助我们,我老公可能连新年都挨不到了……”“阻拦医生”——朱梦飞也到病房里来看望了张先生。当初,是朱梦飞拦下了带他回家的救护车,整整为他做了30个小时的人工肝治疗,为接下来的肝移植打好基础,为后期的肝移植手术创造了条件。朱梦飞说,患者当时的情况很危急,但黄疸指数上升的势头已慢慢放缓,再加上他还没有出现肝昏迷的症状,这个时候放弃太可惜了。“我们医务工作者要抓住任何一个帮助患者的机会,虽然不能保证一定能治好患者,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尽全力挽救,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可复制的!

每一封感谢信,每一面锦旗   背后都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实际上,类似张先生这样的感谢信和锦旗的故事,在树兰(杭 州 )医院里还有很多很多。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里的名言,也是树兰医务工作者的信仰。过去三年,到院患者来自全国各地,除浙江、安徽、河南、江西、江苏等周边省市,还有黑龙江、新疆、云南等偏远地区的患者千里迢迢过来寻医,树兰( 杭州 )医院院长叶再元表示,树兰医院已成为区域医疗中心和全国疑难复杂病例诊治中心之一。重症监护室里,追随李兰娟院士多年的老病患刘女士(化 名 )再一次出现病情危急,医院组织多科会诊,为患者紧急手术。出院时,刘女士的家属向李兰娟院士送上鲜花和锦旗表示感谢。四岁小女孩小樱(化 名 )患有先天性胆道封锁,郑树森院士为她做了肝移植手术。现在孩子长得胖嘟嘟,胃口特别好,每天笑眯眯。回医院复查,带着锦旗去看望“郑爷爷”。胡阿姨(化 名 )17年前确诊克罗恩病,是胃肠专家叶再元教授为她手术治疗。17年后,她凭借当年的病历,再次找到叶再元院长寻求救治,手术成功后,手写感谢信表达激动心情。邵女士(化 名 )喜欢跳舞,胸部发现肿瘤,憔悴无力,翻身都难。树兰( 杭 州 )医院肿瘤内科牟海波主任为她制订化疗方案,邵女士治疗后出院,又可以跳舞,特地送来锦旗和感谢信,感激医护人员为她圆了舞蹈梦。一位孕妇怀孕33周,多次出现无诱因的阴道出血,诊断为完全性前置胎盘,发生大出血可能要切除子宫,甚至危及母子性命。树兰( 杭 州 )医院产科为她进行紧急剖宫产,母子平安。
⋯⋯
“患者满意”是树兰医疗的办院理念“三高四化三满意”中的核心理念之一,树兰( 杭 州 )医院建院三年来,患者满意度在98%以上。 “这1600多件锦旗和感谢信是一笔特殊的财富,是患者对我们医疗质量的认可和服务品牌的美誉。”树兰医疗党委书记吴章穆说, “树兰医院明确表示拒绝红包、拒绝回扣,用这份医术医德,获得患者的认可和家属的真正信任,这是一家社会办医医院不断发展的立足之本。”每一个年份都将满含历史,每一个医护、患者都不可复制。树兰( 杭 州 )医院每年都会出版一本《锦旗的故事》,记录每一面锦旗(感 谢 信 )背后的故事,并以此激励着全体医护人员不忘初心,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