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引领未来

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医学

 

——树兰国际医学院2019级医学生

开学典礼仪式上的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树兰国际医学院院长郑树森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金风送爽,丹桂芬芳,在这如诗如画的美好季节里,能够有机会站在这个台上和大家讲讲心里话,我感到非常高兴。两天前,是全国第35个教师节,明天是我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很快我们也将迎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华诞。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从医从教近50年,能够作为党和人民培养的院士、作为树兰国际医学院的院长,作为你们的一名普通老师,诚挚地欢迎所有第一届医学院的新同学,并向多年寒窗之后,你们能够选择医学、选择树兰国际医学院,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同时,也让我们一起向多年来倾注心血培育你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致以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同志们,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5000年中华文明中,幸福与健康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向往与追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安排,这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所在。因此,在国家教育部、卫健委和省教育厅、省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4月浙江树人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正式获批,并成立树兰国际医学院。这是树人大学与树兰医疗强强联手,共同合作的新里程碑,今天,你们在座的各位青年,真可谓生逢其时,同时也重任在肩。你们矢志杏林,护佑健康,理应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同学们,医学是人类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原始的经验医学到现在的精准医学,其发展无不浸透着人类辛勤探索的汗水,无不铭刻着先贤大胆实践的足迹,无不凝集着前辈们不断开拓创新的睿智心血。同时,医学也是发展最快、最富于创新、也最需要创新的学科;医生则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所以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批判思维和探索精神,对于在座的各位同学而言尤为重要!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我们创建树兰国际医学院的初心,就是立志要建造一所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为国家培养医学精英人才的医学院。

 

我深信,树兰国际医学院会像劈波斩浪的航船,稳稳地驶向诗和梦想的远方!

 

树兰国际医学院从成立之时起,就注定多一些情怀、多一些梦想,双方合办医学院不仅是物理距离上的相近、体制机制上的相同,树人树兰双树携手,打造优质高水平医学院,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更有共同办好教育培育人才的情怀。这既是校院双方的目标,更是社会各界的期待。在浙江这片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上,双方勇于打破常规、主动创新求变,树立全新的理念,构建全新的机制,形成全新的风气,变找惯例为创先例,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变不可能为可能,努力在崭新的白纸上描绘出最美最好的图画,争当社会办学和社会办医模式探索的先行者。

 

我深信,树兰国际医学院会像群星璀璨的医学殿堂,成为中国医学生们心之向往的地方!

 

这是因为在师资队伍上,我们组建了一支由院士领衔、国际医学专家、国家“千人”、博士生导师等组成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生源及学生发展上,我们招收了一批优秀生源。我们专门设立了“树兰奖学金”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持续发力、加快建设,尽快尽早获批硕士、博士点,为学生搭建“硕博连读”平台。我们也将积极开展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际知名大学、医疗机构的多层次、实质性教学合作,为学生提供赴境外学习、实践机会。
 


在教学模式上,我们采用国际领先的教学模式,以临床胜任力培养为导向,采用器官系统整合教学法,不断创新改革,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按照国际化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具有全面医学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良好沟通合作和循证医学理念的医学精英人才。
 


在教学环境与条件上,我们配备了5000平米的医学虚拟仿真训练中心和一批高水平实验室,我们还将加大力度建设临床思维训练中心、临床实战示范中心、图像诊疗中心、手术训练中心、AI智慧医疗学习中心等国内领先的教学实验室。我们还建有1000张床位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中国首家通过JCI第六版评审的、我们为之自豪的树兰医院作为附属医院,同时海南博鳌超级医院等覆盖多个省份的一大批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将成为我们的教学医院。

 

我深信,树兰国际医学院会像迎风飘扬的旌旗,屹立在广袤的浙江改革先行地的高峰!

 

树兰国际医学院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上,我们将充分发挥外科学、内科学、器官移植学、精准医学、感染微生态学等已跻身国际行列的学科优势,依托“国际器官移植中心”、“李氏人工肝中心”、“国际细胞治疗研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国际性平台,积极开展医工结合、医学信息化、医药研发等新医科建设。

 

同时,在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基础上,我们将谋划布局基础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医学信息学等,真正打造布局合理、特色明显、多学科融合的一流医学精英培养学府,努力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同学们,新的学习和生活即将开始,作为你们的师长,也作为你们的朋友,我想对全体新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一、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尤其是医学教育,培养的医生,将来面对的是患者,面临的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工作,所以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也是树人大学和树兰国际医学院“树蕙滋兰,百年树人”办学宗旨所在。

 

其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同学们刚刚从高中学习结束后步入大学继续深造,年轻有为,朝气蓬勃,更应该在入学伊始就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树立各自人生的远大抱负,自觉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和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道德品性和服务意识,将来才能在各自的事业领域内有所成就。

 

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立志学医的经历:我年少时家境贫寒,全家人住在三间茅草屋中。但每每回忆及此,我总不以为苦:“这是限于那个年代的条件。反而觉得自己成长的环境优越,那因为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小时候上下学时,我会经过一个中药铺子,铺外的院落里晒着药材。病人来时,老中医用毛笔写张方子,再慢悠悠地从药柜里取出中药来,四四方方包在牛皮纸中。这个过程让我憧憬不已,“看着老先生仙风道骨的样子,心里总觉得很神奇。长大了,我也会成为这样的一名医生!”

 

亲爱的同学们,健康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和最高需求,以仁心爱大众,以仁术济苍生,这样一种神圣的职业,足以使你的人生价值最大化。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临床医学领域内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层出不穷,其飞速发展对当代医生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医生们如不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将随时遭遇“知识的断层”,面临着被追赶被淘汰的可能。另一方面,医生们要是罔顾新理论、新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道德的挑战,也将迷失自我。所以,时至今日,作为院士的我,依旧在不断学习。

 

同学们,当你把医学作为毕生追求时,请你深深地认同以及深刻体味救死扶伤的大义,并为此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终身学习!

 

二、勤于实践、敢于创新,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进步的不竭动力,没有求是创新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没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就难以真正成就事业。

 

我本人在临床工作的时间越长,接诊的病人越多,就愈发觉得,遇到的困难和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越多。同时,我的专业是普外科,但是我总觉得“普通外科”太普通,包罗全身,不够细分和深入,其中,器官移植被誉为外科学“皇冠”。所以,医者要做强,首先要做精。越是难度大,越是要迎难而上,勇于挑战突破。

 

为此,我毅然选择了肝胆胰外科作为自己的专业发展领域。从1983年至1989年,先后攻读硕士和博士,进一步精进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1991年10月,我作为第一助手,完成了香港首例临床肝移植手术,成为当年香港十大新闻。当时,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主任范上达教授代表院方,真诚地邀请我能继续留在玛丽医院工作,并许以高薪。但由于我一心想回内地改变落后医疗现状,所以婉言谢绝了。   

 

接下来,1994年,我带领团队完成国内首例胰肾联合移植,该病例创造亚洲最长存活记录,开拓我国多器官联合移植事业。1996年,胰肾联合移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我带领团队完成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创国内肝肾联合移植最长存活记录。2001年完成大陆当时年龄最小(9个月)的婴儿活体肝移植手术,并获得成功。2004年,完成首例劈裂式肝移植;2009年完成首例双供肝活体肝移植……在肝移植领域,一项项创新突破不断刷新记录。

 

与此同时,我和我的团队率先开启医学“一带一路”战略,2010年,远赴印度尼西亚成功开展活体肝移植、赴美国讲授肝移植的中国技术、向澳大利亚直播示教活体肝移植手术,成为移植外交的典范。现如今,树兰医院器官移植团队,依然不断创新,为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疑难重病患者排忧解难,我本人已成功实施肝移植手术3300余例。

 

同学们!不论是临床培训还是基础研究,都面临着艰苦繁重的工作和层出不穷的挑战。面对困难与挑战,很多人会退却;面对现实的压力,有些人会妥协。但我坚信:你们作为树兰国际医学院的学生,则必定会风雨无阻,始终坚持向前。因为,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未来的学习和实践都应着眼于知识的拓展和原始创新,坚持以新的创造和发明去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

 

三、经受风雨,砥砺意志,要注重身体的锻炼,更要多学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树兰国际医学院培养的学生,理所当然要成为未来医学领域内的领袖之才。何为“领袖”?我以为是在专业领域里追求卓越并引领方向,在一个群体中勇于担当并广受尊重,这就是领袖。树兰医学生一定要有做领袖的志向,更要积聚做领袖的实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领袖”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必须要经受起生活的磨练和失败的挫折。作为一名医生,我更了解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我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磨练意志,从每一次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每一次成功中汲取心得和动力,同时更要培养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思想品质。

 

“用最好的年华,最好的技术去挽救患者”——这始终是我为患者服务的初心。北宋大儒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放到医学生的身上非常贴切。

 

结合我个人的成长,能够成为名医大师,中国文化功不可没。幼年上学,村里没有正规的小学校,一个老师带着十几个孩子在祠堂上课。遇到节庆时,祠堂里会演婺剧,全村人围在边上看,剧中所传递的“礼仪、孝敬、知恩图报”等传统美德,就这样点点渗透了我的心头。耳濡目染的影响,也使我很小的时候就迷恋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儒家精神是形成我医德观的基石,“若是没有这种尊重人、关心人的奉献精神,我就不可能认认真真地面对每一台手术。”每当站在手术台前与病魔通宵鏖战时,这种想法就会自然流淌出来,充满全身,赋予我无限的精力,并以此与大家共勉!

 

同学们、老师们:最后请记住,未来始于现在,请坚定你们的选择!因为我们也坚信,中国医学事业的未来将由你们共同引领!未来的医学大师将会在你们中间产生!今天,你们以树兰国际医学院为荣,明天,树人大学和树兰医疗也定会以你们为骄傲!

 

最后,祝愿各位同学在树兰国际医学院学习好、生活好!祝愿你们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谢谢大家!


(本文有删减)